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揭秘十大名器的独特风貌

揭秘十大名器的独特风貌

2024-11-24 08:59:08

十大名器都是什么样

揭秘十大名器的独特风貌 1

自古以来,人们对于各种珍贵物品都有着浓厚的兴趣,尤其是那些集历史、艺术、文化于一体的“名器”。这些名器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,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传说中的“十大名器”,看看它们究竟是何等模样,又有怎样的故事与传奇。

揭秘十大名器的独特风貌 2

一、越王勾践剑

揭秘十大名器的独特风貌 3

越王勾践剑,是春秋晚期越国国君勾践的宝剑。剑上刻了八个字,“越王鸠浅,自作用剑”。专家通过解读,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,此剑历时千载而不锈,且具备金属记忆功能。剑出土于湖北省荆州的望山楚墓群中,剑上刻了八个字,“越王鸠浅,自作用剑”。专家通过解读,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。剑身装饰精细,刻有线状花纹,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图案,剑柄以丝线缠绕,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,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。剑出土时置于木质漆盒内,虽历经千载仍锋利如初,剑身上那8个错金大字更是熠熠生辉,毫无锈迹,让人称奇不已。

揭秘十大名器的独特风貌 4

二、后母戊鼎

后母戊鼎,原称司母戊鼎,又称后母戊大方鼎、后母戊方鼎。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,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,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著有铭文“后母戊”三字而得名,鼎呈长方形,口长112厘米、口宽79.2厘米,壁厚6厘米,连耳高133厘米,重达832.84公斤。鼎身雷纹为地,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,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。

三、曾侯乙编钟

曾侯乙编钟,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,为该馆“镇馆之宝”。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,完整无缺,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。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,形体较小,有方形钮,钟体饰浮雕式蟠虺纹,每面有36枚枚(乳钉)。中层3组63件为南钟,形体较大,有长柄,钟体饰浮雕式蟠龙纹及变形蟠虺纹,每面有36枚枚(乳钉)。下层为两组大型甬钟,共32件(另有两件镈钟),形体最大,钟体饰蟠虺纹、浮雕式人面和兽面、蕉叶纹、勾连云纹等。曾侯乙编钟出土时,还伴随出土了钟架、编磬、鼓、排箫、瑟等大量乐器。

四、玉柄铁莲鹤方壶

玉柄铁莲鹤方壶,春秋中期青铜礼器,通高117厘米,口长30.5厘米,口宽24.9厘米。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,现藏于河南博物院。壶身为方体,长颈,腹部鼓胀,方圈足。壶盖高揭,双层莲鹤方壶盖钮为双层盛开的莲瓣形,中间立一鹤方壶身四面饰以蟠螭纹,腹部四角各铸一伏兽。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,其造型别致,设计精巧,纹饰华美,堪称青铜艺术的瑰宝。

五、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

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,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,高47厘米、口径32.7厘米。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(今汝州市)阎村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陶缸为红陶砂质,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。图左下方绘有一只鹳鸟,长喙,大眼,昂首,直身,竖尾,两足直踏于地,身略后倾;鹳鸟上方,绘有柄向左歪倾的石斧一把,石斧柄下有一双鱼,鱼头大身小,圆眼,张嘴,露齿,鱼身两侧各有一直立的鳍刺,鱼鳍附近及鱼的上下各有一排由鱼头方向向鱼尾方向的短斜线,似为鱼身上的鳞甲。

六、商代妇好鸮尊

妇好鸮尊,商代晚期青铜制品,通高45.9厘米,口长16.4厘米,足高13.2厘米,盖高13.5厘米,宽11.4厘米,重16.7千克,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整体作站立鸮形,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撑点,构思奇巧。头微扬,面呈圆形,双目圆睁,宽喙,鸮首后部有一呈弧形的“冠”,其上饰以“羽纹”。两翼作宽展状,上饰卷曲状“羽纹”两只利爪,内藏一蛇的“鸮尊”是妇好鸮尊的又一显著特点。器身口下内壁有铭文“妇好”二字。

七、清明上河图

《清明上河图》,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为北宋风俗画,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,属国宝级文物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《清明上河图》宽24.8厘米、长528.7厘米,绢本设色。作品以长卷形式,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,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(又称汴京,今河南开封)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,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,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。

八、马踏飞燕

马踏飞燕,又名“马超龙雀”“铜奔马”,为东汉青铜器,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,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。铜奔马通高34.5厘米,长45厘米,宽13.1厘米,重7.15千克,以超凡的铸造技艺著称于世,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、运输和通讯中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,人们将它视为“龙种”,具有龙性的神物,认为马是“天马行空”“独来独往”的。因此艺术家们便以此意创作出了一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“马超龙雀”青铜艺术品。

九、战国铜车马

铜车马的“铜”不仅指铜质的配件,马车的车厢、车辕、车轭等大件也是铜制的,其中只有车轮的辐条、车辖、车毂等是用木头制作的。秦陵铜车马的出土使我们能够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车马形制,为研究秦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以及科技史、交通史、冶金史和美术史等方面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。铜车马的“金银”主要体现在饰件上,马身上的璎珞和车厢上的花纹等,而所有的铜质构件并没有镀金或镀银。

十、长信宫灯

长信宫灯,西汉青铜器,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(今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.5公里的山崖上)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。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、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,神态恬静优雅。灯体通高48厘米,重15.85公斤。长信宫灯设计之精巧,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。中华第一灯,此灯器身铭文有“长信”字样,曾放置于窦太后(刘胜祖母)的长信宫内,故名“长信宫灯”。此外,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,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、轻巧华丽,是一件既实用、又美观的灯具珍品。

相关下载